前言
誰都曾幻想自己一生順風順水,事事稱心如意。然而,人生最為動人的,往往都是那些歷經坎坷而終得圓滿的傳奇故事。張良,正是這樣一個傳奇式的人生。
他究竟走過了怎樣驚心動魄的波瀾壯闊?又是憑借什麼樣的智慧和勇氣,才成就了自己千古第一謀圣的美名?
一場慘痛的兵災,改變了張良的命運
公元前250年,張良出生在韓國一個名門望族之中。據說,張良的家世極其顯赫,他的祖父張儀,曾經做過三代國君的宰相,輔佐韓國國王興隆國運;他的父親張偃,也曾是一代賢相,受到韓王的寵信。
在這樣的家族熏陶下,張良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代名相,為國家出謀劃策。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對《春秋》、《太公兵法》這些兵家必須的典籍了如指掌。按照這樣的成長軌跡,他必將扶持韓王,為故國效力,繼承家族的榮光。
然而好景不長。前230年,秦國不斷擴張,終于盯上了還未完全統一的韓國。秦孝公派遣大將白起率領十幾萬大軍,一舉攻占了韓國都城。韓國最終淪為秦國攻滅的第一個諸侯國。
張良親眼目睹了韓國滅國的慘狀。他本可以安享榮華富貴的人生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自己也從一個世家子弟淪落到了無家可歸。這無疑是張良一生中的重大轉折點。
這場兵災給了張良極大的刺激。他對秦國由衷的恨之入骨,立志有朝一日一定要讓秦國償還這樣的血債。只是張良明白,憑自己一介書生之身,怎麼可能與秦國的千軍萬馬抗衡。所以,他必須慢慢積蓄實力,等待時機。
一個偶然的邂逅,奠定張良一生的道路
時光荏苒,轉眼間20年過去。張良雖然在兵災中失去了一切,但是他沒有被擊垮,而是不斷學習兵法,積蓄實力,等待機會的來臨。
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之鄉發動兵變,秦朝已經岌岌可危。張良認為這是反秦的大好機會。秦國雖然強大,但其暴政已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天下英雄此時此刻必將群起而攻之,充滿了反秦的希望。
張良首先想到的是扶持韓王成為新君主,讓韓國在秦末亂世中再次興盛。但是讓張良大失所望的是,這個韓王軟弱怕事,不思進取,根本不像一個出色君主的樣子。張良看清韓王的真面目后,放棄了這個念頭。前208年冬,張良在潁川有了一個意外的邂逅。這個邂逅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當時還是沛公的劉邦在攻占潁川,張良本是想要刺殺劉邦,結果被其手下得知并抓住。但是讓張良驚訝的是,劉邦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大為贊賞張良的謀略與膽識。劉邦雄心勃勃,志在一統天下,十分看重人才。而張良也從劉邦身上看到了超越韓王的氣度和魄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