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穿越時空,我們來到17世紀的大清王朝。一個八歲的孩童登上帝位,肩負起這動蕩之世的重任。面對內憂外患,他該何去何從?我們一起走進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見證一個帝王的成長之路。
一、鳳鳴鼓角聲聲,康熙嘆息江山社稷
鳳鳴鼓角聲聲,金碧輝煌的太和殿上,康熙皇帝端坐龍椅,看著殿外漢官跪拜著自己。他臉上波瀾不驚,內心卻暗自嘆息。
大清王朝如今岌岌可危,自己這個蒙古皇帝,要如何鞏固江山社稷,安撫百姓心智,贏得士大夫支持,使這個外來的滿清政權在中原立足呢?
想到這里,康熙不禁想起先帝順治的教導——要存異體同心,只有漢人士大夫擁戴君主,百姓才會安居樂業。要讓漢人臣子視自己如父母,就必須學習漢文化,尊崇儒家,以儒治國。
如今想要穩定局勢,籠絡人心,就必須表現出對儒家的崇敬之情。也許,可以效仿先輩,去拜訪一下那位大儒先師孔子。康熙心中暗暗籌劃,他明白大業艱難,必須小心謹慎,穩扎穩打。先帝從龍入關,定都燕京,已然獲得關內支持,自己剛繼位時還武昌三藩之亂,可現在的大清,仍是元氣大傷。
想想父親皇太極氣數已盡,先帝順治英年早逝,如今自己才八歲登基,尚乏經驗。三藩余孽未除,南明遺臣仍然活躍。朝中大臣又盤根錯節,互相傾軋。要想鞏固這個外來的政權,還任重道遠。
康熙凝視著太和殿外漢人臣子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這些漢臣是否忠心?是否就像父兄一般看待自己?自己一個八歲的孩子,要如何去整合這個天下?想到這里,康熙不禁暗自嘆息。作為一個君王,他必須放下自己的一切,為這江山社稷打算。
二、康熙孔林拜孔,爾虞我詐戲碼上演
這一年秋高氣爽,鳥語花香,康熙來到孔林,準備祭拜孔子。
孔子六十四代孫孔尚任恭迎圣駕,康熙穿著朝服步入孔林,看見古木參天,布衣讀書人正襟危坐,講論天下大事。
康熙不禁想起,先帝順治曾說,天下英才出于士,要廣開言路,廣納人才,天下才俊才會擁戴君主。如今祭拜孔子,也是向天下讀書人表達敬意。
只見孔林書聲瑯瑯,幾位儒生正在討論時政。他們言談舉止彬彬有禮,見到圣駕前來,也只是稍稍避讓,并未過分拜倒。
康熙心想,這些儒生看似溫順,骨子里卻是堅韌不屈。要獲得他們的忠心,必須以德服人,不能強求。
孔尚任引領康熙來到孔廟,廟堂金碧輝煌,孔子高坐主位。康熙裝出一副肅穆的樣子,準備上香祭拜。
就在康熙行禮時,忽然看見墓碑上赫然寫著「大成至圣文宣王」幾個大字。
王?王是怎麼回事?康熙內心一驚,面色微變。他是天子之尊,豈能向一個「王」下跪?這簡直是在敗壞君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