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鄉起義成功后,陳勝為何要除掉吳廣,司馬遷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2024/01/07
前言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農民起義,拉開了秦末農民戰爭的序幕。短短一年時間,起義軍從最初的數百人發展到數十萬人,一時間之間,秦朝如風中殘燭,滿目瘡痍。然而,最后這場起義還是以失敗告終,主將猶如曙光中的流星,瞬間耀眼卻轉瞬即逝。究其失敗原因,與陳勝的用人失誤、內部分裂以及章邯東歸有莫大的關系。
ADVERTISEMENT

一、破曉時分的號角
公元前209年農歷九月,秦二世即位僅三年,天下已是一片叫苦連天的景象。秦王政在位期間實行嚴酷的法家政策,減輕刑罰、簡化、唯才是舉,一時之間政局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然而好景不長,秦二世登基后放縱聲色,甚至三天兩頭巡游全國。此時天下雖名義統一,實則龍興之地,民不聊生。
此時的陳勝,不過是大澤鄉一個平凡的農民。他本是項燕的門客,後來被秦王政征召入朝修建阿房宮。在此期間,陳勝目睹朝政敗壞,官員腐朽,百姓在殘酷的徭役下哀鴻遍野。一肚子的不平,無處訴說。此時,有個名叫吳廣的老農民,經常在村里大談天下事理,言語犀利,深得鄉親的擁戴。
ADVERTISEMENT
陳勝數次聞吳廣言論,大為敬佩,遂與之來往甚密,兩人成了知己。

某日,陳勝猶豫再三,終向吳廣吐露心聲:「現今社會何其黑暗,君不正則民不順,我等百姓苦不堪言,實在看不下去啊。」吳廣了然地點點頭,兩人起這樣的對話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