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如故的兩人很快達成了合作。劉邦釋放了張良,由衷歡迎張良的加入。而張良也看準時機,選擇將全部智慧和力量獻給了劉邦。
可以說,張良和劉邦的邂逅,奠定了兩人并肩共事,改天換地的命運。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張良輔助劉邦一統天下的偉業正式展開。用心計開啟了劉邦稱王稱帝的道路
在張良的謀劃下,劉邦起兵的道路異常順利。
前207年,張良隨劉邦一路擊敗了秦軍,很快攻占了三戶。張良極力勸說劉邦西進關中。次年,劉邦聽從張良計策,趁機進軍關中。在諸侯接連到達之前搶占了咸陽,更先一步得到了秦印信——這為日后取得天下合法性打下基礎。
前206年,劉邦東歸,在蕭縣與項羽決戰。此戰兩軍勢均力敵,難分伯仲。張良在此時給劉邦出了著名的鴻門宴計謀,讓劉邦認識到了項羽才是心腹大患。鴻門宴后,劉項關系確實破裂,天下大勢基本定型。
在隨后的四年內,張良繼續輔助劉邦,使漢軍屢戰屢勝。前202年,張良建議劉邦趁西楚軍主力不在,偷襲進入關中。劉邦接受張良的諫言。之后又聽從張良的計策,兩次設下埋伏,終于在垓下之戰擊潰了項羽,一統天下。
可以說,正是張良數次機智的出謀劃策,劉邦才順利從起家到稱帝的整個過程。沒有張良這個智囊的全力相助,劉邦很難在與項羽的較量中獲得最后的勝利。
張良功成身退,避開漢初政治風波
在張良的助力下,劉邦最終完成了他一統天下的偉業,高高在上,稱帝稱霸。漢王登基之時,其他重要將領都獲封為侯爵。張良本可以獲得更高的官位和千金一諾的豐厚賞賜。
張良退隱的初衷,是因為他看清劉邦這位新君主的性格了。劉邦性格猜忌,好大喜功,擔心功臣日后造反。所以張良避開權力核心,只想默默功成身退,不問政事,享受最后的榮光。
即使如此,漢初數年,張良仍然不能完全避開政治風波。在呂后保護儲君的政變中,張良被迫出面調停,使儲君之位穩固。後來劉邦瘋狂殺戮諸侯王,張良亦看清他的殘暴,選擇在高祖九年徹底隱居,閉門不出,以避禍端。
高祖駕崩后,張良才重新出山。他表明自己只想苦修的意愿,呂太后最終放他一條生路。在漫長的政治生涯后,張良終于得以完全隱退。他成功地避開了漢初政治斗爭的漩渦,保全了性命。
千古第一謀圣的智慧與膽識
張良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千古第一謀圣」,關鍵就在于他超凡入圣的智慧和斷然的膽識。先說智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