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元旦節是怎麼來的,古人又是怎麼過節的嗎?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

旦,謂「日」,《說文解字》認為「旦」是「從日見一上,一,地也」。「旦」是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

「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ADVERTISEMENT

中國歷史上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即現在的春節。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對「元旦」作了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顓頊開始農歷紀年,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但此后的夏、商、周、秦、漢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

據《史記》記載,「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候恢復夏歷,仍以正月初一為元旦,這就是我們如今的「春節」。

ADVERTISEMENT

元旦在不同朝代仍有不同的稱呼:先秦時期叫「元日」、「改歲」、「等等;兩漢時期則稱為「歲旦」、「正旦」;魏晉時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唐宋元明時期,稱為「元旦」、「元日」、「新正」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往下滑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