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手握重兵40萬,卻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


前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人類歷史中一貫存在的現實情況,利益常常是人們行動的主要動機。在中國歷史上,帝王們也一直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他們設立了各種官職和封號,以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同時也吸引人才。

然而,盡管帝王們的設立官職和封號的初衷是為了吸引和管理人才,實際情況往往復雜得多。

ADVERTISEMENT

在歷史上,忠于王朝和君王的臣子又有幾何?

一、立功劾奸,為君盡忠的巴圖魯

鰲拜生于滿洲八旗世家,其先祖便是跟隨努爾哈赤起兵的早期將領。他從小便顯示出過人的勇武和智謀,深得皇太極賞識。1636年,皮島之戰爆發,這是明朝對后金的重要防線。皮島屏蔽天朝的咽喉,若是失去皮島,勢必讓明朝防守體系被攻破。

此役的成敗,關系重大。鰲拜鄭重其事地向皇太極進諫,主張用計進攻。他精心擬定了進攻方案,以奇兵突襲之策,率領清軍渡海,一舉突破明軍防線,直攜重炮轟擊城池。

在鰲拜的指揮下,清軍終于攻克了皮島,一舉擊潰了明軍的海上屏障。

ADVERTISEMENT

這不僅重創了明朝的國防力量,也為日后清軍南下打通了關鍵的交通要道。

皮島之勝立下汗馬奮勇之功的鰲拜,也因此被皇太極封為「巴圖魯」,意為「勇士」。他用生命和熱血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忠心耿耿、為國盡忠的大臣。

二、護國寶,八團烏金護少主

皇太極駕崩后,多爾袞意圖奪權,鰲拜毅然站出來支持皇太極遺詔,助莫爾袞擁立6歲的福臨即位,是為順治帝。多爾袞野心勃勃,屢次設計陷害小主,意圖篡位。幼小的順治帝還不諳世事,若非有鰲拜這樣忠心耿耿的大臣護持,恐怕根本無法扛過多爾袞的布局與算計。鰲拜晝夜保護幼主,以忠誠之心護君而治國。

他上策進諫,下策則仗劍護駕,以百般機智化解多爾袞的迫害與暗算。終于,在鰲拜的精心輔佐下,順治帝漸長成人,親政誅殺了多爾袞。如果沒有鰲拜這個八團烏金一般的助力,清朝根本不可能有今日的江山。

ADVERTISEMENT

順治帝亦極為信任鰲拜,讓他統領滿洲八旗之鑲黃旗,成為大清武力最強的統帥。鰲拜用忠誠和智慧護佑著這位幼主,正如同護國的寶,是清朝最大的福星。

三、踏碎陽謀,為康熙帝破盡奸計

1661年,順治帝駕崩,8歲的玄燁繼位,即康熙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往下滑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