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死后長眠的皇陵大多都修建得無比恢弘龐大,以此來向天下臣民彰顯天子身份的至高無上。中國古代的帝王是如此,日本的天皇亦是如此。
在日本,規模最大的一座皇陵莫過于仁德天皇陵,占地大約46公頃。但奇怪的是,在這日本天皇陵中居然挖掘出了中國晉朝的古物,這也讓人不禁好奇,天皇陵中究竟埋葬的是誰?
仁德天皇,是日本第16代天皇。從死后的「謚號」來看,這位天皇在生前應該是一位以仁政治國,頗得民心的一位天皇。那麼,仁德天皇的政績有哪些呢?
首先,仁德天皇以身作則,提倡節儉。在他繼位天皇后沒有住進華麗奢靡的宮殿里,反倒是建了一間普通的草屋用來居住。而且,在身處茅廬的時候,天皇還時常出門「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經他隨訪發現,民間百姓大多貧窮,種得的糧食絕大部分都上繳給了國家。于是,仁德天皇就下了一道旨意,免除了百姓的賦稅,讓他們得以休養生息。
等到百姓家中富裕了,社會經濟提高了,仁德天皇才再次恢復了繳稅的政策。
此外,這位天皇還在國內興修水利,解決了日本時常出現的水患災害。并且,仁德天皇還鼓勵農業發展,將肥沃的土地分發給了農戶。
在他的統治之下,日本的經濟實力得以大幅提升,而且百姓也能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所以,在日本的民眾心中仁德天皇是一位政績卓著,勤政為民的天皇。
因此,如果要去祭拜仁德天皇的話,他們就會拿出十足的敬意,不但要清洗雙手,還會帶上特制的手套。在民眾來看,這樣才不會玷污到天皇。
另外,在祭拜的時候,人們也是不會說話的,這也是為了表示出內心深處的虔誠與敬重。
但在1872年,一件令日本民眾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發生了。仁德天皇的皇陵因地震而出現了坍塌,為了不讓這場自然災害打擾到天皇的長眠,日本的考古學家緊急趕到此,對皇陵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
但是在拯救皇陵的過程中,這些考古人員卻發現了一些奇怪的隨葬品。為什麼說奇怪呢?是因為這些物品都是中國晉朝年間的產物。
所以,也就有學者開始懷疑,這皇陵中埋得到底是不是仁德天皇?
可這個時候的日本政府卻突然發布了一則公告,禁止進一步地發掘這座皇陵,而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保護皇陵中的文物不被損毀。
因為在19世紀的時候,日本還沒有研發出專業的文物保護技術,如果將這偌大的皇陵挖開的話,里面埋葬的古物很可能在接觸到空氣后就被氧化腐蝕。
所以,日本政府才會用這個看似正當的理由,禁絕對仁德天皇陵的研究。可是他們的這個做法,又像是在掩蓋些什麼,讓人更加好奇,這位陵墓的主人究竟是誰?
在2018年的時候,日本想用仁德天皇陵去申遺。
申遺的目的很簡單,一是為了向全世界證明這座就是仁德天皇的皇陵,二是想通過申遺來提高對皇陵的保護,三是要讓這座陵墓變成日本獨有的一份文化財產。
可是申遺這件事卻遭到了日本考古界的反對,因為他們都不確定墓中埋葬的是不是他們敬重的仁德天皇。如若申遺成功了,但後來發現這里面埋的是別人,這不就是件非常荒唐的事情嘛。
因此,為了平息輿論壓力,日本政府在2018年11月的時候就正式招募了一支考古隊,讓他們去發掘皇陵。
在這場考古工作結束后,日本政府卻也沒有公示過多的關于這座皇陵的內容,只是展示了一些古代日本先民所制的文物,想以此來證實這里安葬的的確是仁德天皇。
那麼,這里到底是不是仁德天皇的陵墓呢?首先,從墓葬的規格來講,這是一座日本最大的古墳。據日本學者估算,營建這樣的一座陵墓是需要耗費十數年才能完工的。
而且,這座陵墓是始建于公元4世紀末的,那個時候正處于仁德天皇的統治時期,如果不是他的皇陵的話,在當時又有誰有資本去修建這樣一座陵墓呢?
可假如真的是仁德天皇陵的話,為什麼墓中會出現晉朝的文物呢?史書記載,仁德天皇是公元313年繼位的,公元399年崩逝的。
而晉王朝的統治是在公元265年至420年,這個時間段正好覆蓋了仁德天皇的統治時期。
此外,在東晉年間的文獻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歷史事件,倭王贊在位期間積極地與東晉建交,想以此求得中原王朝的庇佑。
并且,這位倭王還重視農耕,興修水利,墾殖土地,使得國內富庶。這些政績是和日本史書中記載的仁德天皇的功績是有著極高的相似性的。
因此,就有學者認為仁德天皇可能就是中國史書中的倭王贊。另外,這倭國的稱號也是中國皇帝賜予日本的,東漢的漢光武帝就曾用 「漢倭奴王國」來指代日本。
所以,倘若墓中出現了晉朝年間的文物的話,也很可能是晉朝皇帝賜給仁德天皇的。畢竟,相較于古代日本來說,古代中國還是要更為發達的,否則日本也不會屢次三番地派遣使者來朝訪問學習了。
在2019年,日本政府再一次用仁德天皇陵申遺了,而這一次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順利申遺成功。
盡管聯合國認為此處是仁德天皇陵,但這里到底埋得到底是不是仁德天皇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而且在申遺成功后,日本也將這座皇陵圍了起來,游客只能在外側進行參觀,無法入內觀賞。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