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乾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皇帝?他究竟是功勛卓著的明君,還是揮霍無度的敗家子?他究竟是讓大清國運達到鼎盛的英主,還是讓大清走上衰敗必經之路的罪人?
一個矛盾的人生,一段榮辱參半的歲月,足以讓后人對他判若兩人——要麼痛罵要麼吹捧,鮮有平和中肯的評價。當我們回望兩個世紀之前那位傳奇的龍椅之主,不禁要問自己:到底應當如何看待乾隆這位大清第四位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一位皇子驚艷登基,勤政文治的黃金時代】
1711年8月14日,乾隆出生在紫禁城楚極殿。他父親是雍正皇帝,母親是孝圣純皇后。
乾隆從小就了驚人的天資和勤奮好學。他可以流利使用滿語、漢語、蒙古語、藏語四種語言,并對經學、史學、文學、書法、繪畫等有很高的造詣。他還繼承了祖父康熙皇帝對圍棋的熱愛,達到了頂尖高手的水平。
1735年乾隆登基為帝,年僅24歲。年少有為的他了對朝政的強烈興趣和雄心壯志,他一反康、雍時期重大臣輕皇權的格局,強化皇權,大刀闊斧地實行「馭外內典」的改革,將清朝治理推向一個高峰。
【武功鼎盛、疆域空前】
他繼承了祖、父輩的武功,對外發動了十次戰爭。先后征服回部和準噶爾汗國,擊敗叛亂的台灣領主,攻占緬甸白象、擒拿廓爾喀,更大敗西藏噶廈,一雪康熙末年在匈奴之地的。
乾隆以北取漠南、西取吐蕃、南取安南、東取台灣之戰略,使大清帝國的版圖從960萬平方公里迅速膨脹至1300萬平方公里,疆達到空前絕后的高度。也使大清成為區域的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文治藝術黃金年代】
在文化藝術發展上,乾隆的貢獻也同樣輝煌。他本人就是一位多產的文人,親自撰寫了四萬多首漢、滿、蒙古、藏詩詞,并且善書法。他也熟稔戲曲文藝,曾參與編撰多種戲曲。
乾隆皇帝還是一位樂于投資文化事業的藝術倡導者和資助人。他大力資助博學鴻儒,如紀昀、查慎行等編撰《四庫全書》,雇傭數千文人整理古籍;他驅使藝術家度牒建造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園林,并興建寢宮瀛台等建筑杰作。這一時期,漢族文化作為主流文化,在滿族統治者的倡導下得以空前繁榮。
【乾隆中期,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鋒】
1751年乾隆盛世達到鼎峰之后,大清王朝卻也在這表面繁榮下暗藏危機與腐朽。乾隆沉醉在一代明君的美夢中,卻也漸漸喪失了應有的警惕性。表面上看是皇權極盛、文治武功的全面開花結果,實際上卻埋下了各種隱患。
這其中,農民起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政府的壓迫下,民變此起彼伏,而面對這一切,乾隆卻開始盲目樂觀與現實脫節。例如面對陜甘地區發生的白蓮教起義,乾隆不以為然地下諭「此等亂民,朕置之不顧」。而白蓮教的暴動最終演變為血腥殘酷的戰爭,持續整整8年之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