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射手必買泣血之刃?這些T0射手就不用買
2023/08/31

ADVERTISEMENT

王者榮耀中,射手英雄們作為所有英雄中血量最薄的英雄,如果被敵方消耗的血量過少,那麼就會讓自己處在非常危險的境地,很有可能被敵方英雄給越塔殺死。這個時候,射手英雄們就不得不選擇回城來 恢復自己的血量,確保自己的狀態,再回到線上繼續戰鬥。但是,如果頻繁回城的話,就會錯失很多的線上經濟,導致自己線上上發育緩慢。所以,射手英雄們就會購買泣血之刃來增強自己的續航能力。但是,泣血之刃的使用卻並不是適合所有英雄的。下面就來說一說那些不需要泣血之刃來維持續航的射手英雄。



蒙犽

蒙犽就是一名不需要購買泣血之刃的射手英雄,蒙犽的傷害更多的是依靠技能打出來的。

ADVERTISEMENT

蒙犽加特林的持續傷害不僅極高,而且還能給蒙犽附帶吸血效果,讓蒙犽不需要依靠泣血之刃就可以恢復自己的血量。如果蒙犽的血量不高,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技能回血清理野怪,將自己的血量恢復到健康狀態。所以,泣血之刃對於蒙犽來說就有些多餘了。



蒙犽出裝:急速戰靴+暗影戰斧+無盡戰刃+影刃+破曉+賢者的庇護

蒙犽銘文:10異變+10鷹眼+10隱匿

蒙犽玩法:蒙犽是一個前期就很強勢的射手英雄,蒙犽在對線時要盡可能地積攢能量,讓自己打出更高地傷害,同時還會恢復自己的血量,讓蒙犽地續航能力變得更強。而團戰時,蒙犽儘量跟在輔助地身邊進行戰鬥,因為蒙犽地攻擊距離並不遠,很容易被對方的刺客英雄近身切死,而跟在輔助身邊,就可以極大地提升蒙犽地生存能力。

百里守約

作為一名超遠距離攻擊的狙擊手,百里守約就不需要購買泣血之刃。百里守約的攻速並不高,但是相對的,百里守約的普攻傷害卻高的離譜。購買泣血之刃不僅會佔用百里守約的裝備欄,減少百里守約的輸出傷害,對於攻速並不高的百里守約來說,他用泣血之刃的吸血速度是完全比不上那些攻速流射手們的,而如果想要吸血的效果,末世和銘文的吸血效果就能很好的滿足百里守約了。

ADVERTISEMENT





百里守約出裝:急速戰靴+末世+暗影戰斧+破軍+破曉+名刀

百里守約銘文:10異變+10鷹眼+6隱匿+4奪萃

百里守約玩法:百里守約線上上對線時,可以用自己的技能配合普攻進行攻擊,而不是一味地瞄準。如果瞄準可以打到對方,那當然是再好不多的,如果打不住,不只浪費時間,還會錯失補刀的機會,浪費經濟。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同樣作為一名技能打傷害的射手英雄,雖然可以購買泣血之刃,但是同樣不太划算。馬可波羅對於攻速的要求很高,因為如果馬可波羅想要打出更高的傷害,攻速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但是,攻速的加成更多的是讓馬可波羅的技能傷害更高,而馬可波羅的普攻傷害相對來說就低很多了。畢竟裝備欄都用來購買攻速裝或者防禦裝了,普攻的傷害相對來說就不會太高,而泣血之刃當然就沒有必要再去購買了。同時,末世就能給馬可波羅提高足夠的吸血能力來恢復血量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蒙古騎兵有一傳統規矩:若搶回戰友尸首,可獲死者妻妾和全部牲畜
2024/01/10
雙面權相蔡京,朝堂中最跋扈的佞臣,晚年被貶嶺南絕筆令后人警醒
2024/01/09
最后的漢匈決戰,漢軍全軍覆沒,為何匈奴反倒活不下去了?
2024/01/07
大澤鄉起義成功后,陳勝為何要除掉吳廣,司馬遷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2024/01/07
大唐若是沒有這一名戰將,就沒有李世民,更沒有後來的大唐盛世
2024/01/06
漢朝第一女強人呂雉:唯一一次下跪,跪得誠心誠意
2024/01/04
劉備錯失3位牛人:若有一位在,關羽不會失荊州,諸葛亮不會累死
2024/01/04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遮住一個字后,他立刻下跪
2024/01/03
衛青要娶漢武帝守寡的姐姐,平陽公主很生氣:他以前只是我的奴隸
2024/01/02
諸葛亮和郭嘉誰更厲害?曹操赤壁戰敗后仰天長嘆,道破了兩人高低
2024/01/02
中國這個王朝僅存15年,卻創造了七大曠世工程,至今都令人嘆服
2023/12/28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漢朝張良的一生究竟有多傳奇?
2023/12/28
清平樂的背后:宋真宗為何會愛上二婚的劉娥,并金屋藏嬌10余年?
2023/12/28
溥儀晚年重回故宮,對著花瓶說「夜壺」,一邊的專家被嚇得不說話
2023/12/27
趙昚:南宋最有作為的帝王,在王道和孝道之間,徘徊了25年
2023/12/27
唐中宗李顯:一生悲情,被三個女人操控,最終被愛妻和女兒毒殺
2023/12/26
孫臏的智謀有多高明?幫助田忌贏得賽馬比賽,只是復仇的第一步
2023/12/26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只因他犯了個錯
2023/12/25
你知道元旦節是怎麼來的,古人又是怎麼過節的嗎?
2023/12/25
泰山上「蟲二」兩字,日本專家研究了十年,郭沫若一笑破解謎底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