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戰國時期的后期,各國逐漸面臨各種問題,而唯獨秦國保持了強大的勢力。在這個時候,如果要找到一個能夠與秦國抗衡的國家,那就非趙國莫屬。
趙國成為了秦國東進統一中原之路上最大的敵人,那麼,趙國究竟有多麼強大,又如何能讓秦國顧慮呢,其實我們從趙國的疆域上就能看出端倪。
一、趙肅侯死前趙國內憂外患,趙雍能接好這棒嗎?
趙肅侯在位24年后去世,留給年僅15歲的趙雍一個四面楚歌的趙國。楚國雄踞南方,和趙國關系曖昧;秦國變法后勢如破竹;齊國在威王領導下也日漸強盛;魏國多次圍攻趙國要害邯鄲。趙國岌岌可危。
這時候,趙肅侯的死訊一傳出,魏國更是與楚國等四國結盟,帶兵團團圍住趙國。15歲的趙雍剛登上王位,就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如此年幼就面臨這般局面,趙雍心中是否 呢?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趙雍并沒有被嚇倒,相反展現出超乎同齡人的膽識和謀略。他立即采取果斷應對,下令封鎖國境,一只蒼蠅也不讓進;同時急令整頓軍備,全力以赴準備迎戰。
與此同時,趙雍又運用外交手段,拉攏韓國、宋國與自己結盟。五國盟軍見趙國毫不慌張,反而迎戰態勢充分,也不敢輕舉妄動。于是,趙雍以出人意料的果斷和睿智,化解了五國盟軍的壓力。
可以說,趙肅侯死前趙國內憂外患,一觸即發的危機感令人窒息。一國之重全落在一個15歲小伙子的肩上,他能否接好這棒?而趙雍的表現完全出乎預料——他不但接住了這棒,反手就是一個穩準狠的反擊!
二、趙雍登基伊始,就將趙國轉危為安
五國盟軍的圍攻被化解后,各國使者進入趙都邯鄲參加趙肅侯的葬禮。然而他們受到的冷遇卻出乎意料。趙國早已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大戰。各國使者這才意識到,趙雍絕非池中之物,必須重新評估。
魏國也意識到輕視趙雍的錯誤,回國后大力修補與趙國關系,還親自帶太子來朝賀趙雍。韓國國王也率太子前來。可見,趙雍初登基便以出眾的手段,讓列國無不改觀,趙國也由危機中脫出,轉危為安。
作為一個15歲的年輕人,面對列強夾擊的趙國,趙雍從容應對,穩住軍心民心,讓各國使者刮目相看。這種超乎同齡人的胸懷與能力,讓人不得不佩服。趙國由他接手后,轉危為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三、趙雍實行改革,趙國軍力大增
化解五國盟軍危機后,趙雍明白只有加快改革才能使趙國實力迅速增強。于是他下令推行「穿胡服、習騎射」的改革。全國上下全部改穿胡服,廢除戰車,練習騎馬射箭。
這在當時是非常大膽的舉動。一方面,胡服在趙國屬于低賤民族的服飾;另一方面,廢除戰車直接觸及趙國軍隊的立國之本。推行必將遇到重重阻力。趙雍為化解顧慮,自己帶頭穿上胡服,終于讓新制度在全國推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