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制定官員俸祿一事上可謂是「用心良苦」,他小時候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導致不少親人都被餓死,朱元璋後來把這個原因歸咎為貪官污吏,因此在做了皇帝后,為了防止官員貪污,他將官員的俸祿定的很低。
究竟低到什麼程度呢?據說在明朝做官,別說在京城買房了,就連維持日常生計都困難,如果是做一個清官的話就難上加難了,所以明朝的官員們,可以說是每天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如果將明朝官員的俸祿換算成人民幣的話,我們可以驚訝的發現,原來在明朝做官,居然可以這麼窮!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將官員的月俸祿標準制定為:
這套標準并沒有實行多久,之后朱元璋為了防止貪污腐敗,多次修改了俸祿標準,直到洪武二十九年時,確定了最終的標準,具體為:正一品的官員,每個月的俸祿為87石,從一品為74石,而后按照品階一次遞減,最低的從九品官員月俸祿為5石。
可以看見,相較于明朝初年,官員的俸祿變為原先的不足十分之一,這筆俸祿如果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的話,一品大員的月工資基本在11000元上下,似乎一品大員的工資也不低,為什麼明朝官員還不斷哭窮?
其實這還要歸功于朱元璋,因為這些俸祿中的將近一半,官員是根本拿不到的,而會被兌換成等價的絹、布等,甚至有時還會被換成一些零碎的東西,這麼一來就算是一品大員,每月能夠領到的俸祿,也堪堪只有5000元上下。
這麼看來,這些官員的工資和我們今天大多數人的工資基本處在同一個水平,一品大員尚且只能拿到5000元,更何況是那些底層的九品芝麻官了,就更是艱難維系生計,這里舉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
洪武初年,以清正廉潔聞名的弘文館大學士羅復仁,雖然是朝廷高官,但是由于收入低下而買不起房,因此兢兢業業做官多年,卻只能居住在郊外的一座破舊的房子里,就連飯都吃不飽。
朱元璋有一次來到羅復仁家,只看見兩間破舊的瓦房中,有一名老者在刷墻,他大聲詢問羅復仁在哪?不料這名老者扭過頭來跪下回道:臣就是羅復仁。
朱元璋大驚失色,朝廷大官居然住在如此破舊的住宅中,回去后當即賞賜給了他一座宅邸,方才使得羅復仁有了安居之所,而像羅復仁這樣買不起房,甚至艱難維生的清官不在少數。
洪武二十九年的這套標準基本一直沿用到明朝滅亡,期間幾乎未曾改動,這也為之后的種種問題埋下了隱患。
上文說到,洪武二十九年的標準沿用了兩百余年,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那便是朱元璋制定標準時,是按照他所處年代的物價等因素來制定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明朝中后期時,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就會導致過往的標準貶值,官員的收入反而變少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