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沉默不語,是一種人生積淀,更是一種大智慧。
如同一位哲人所說: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五十歲,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人心的險惡復雜,人情的冷暖世故,都不再驚詫與愕然,而是學會了接受與面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過往的歲月,教會了人們,解決問題永遠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而想要少惹麻煩,遠離是非,保持沉默,便是不二的「秘籍」。
02
在爭強好勝的下屬面前保持沉默,避免被厭棄。
人老了,最怕的是「倚老賣老」。ADVERTISEMENT
有句古詩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但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當下,往往是「各領風騷三五年」,甚至只能是「各領風騷三五天」。
我的一位同事,在電視臺工作了一輩子。從看電視、聽廣播是一種稀罕物,到后來全面普及,再到電視、廣播被電腦端、手機端的視聽內容掩蓋鋒芒,他感慨,其背后的制作技術、傳播技術更新實在令人瞠目。
所以,當年是臺里首席攝像師的他,依然堅持學習,比如航拍技術,比如新的剪輯軟件等。因為謙虛好學、態度誠懇,面對爭強好勝的年輕同事,他反倒像個「小學生」,踏踏實實、默不作聲地學,大家都愿意與之打交道。
有功勞了,讓給年輕人,有苦勞,就更不吱聲了。把展示機會讓給年輕人,把評優表彰的機會讓給年輕人,這樣的做法,看似「不劃算」,實際上,卻是「只賺不賠」。
因為,當一個人贏得了下屬的支持,就能夠充分借助他們的力量,完成工作任務。同時,融洽的關系能讓自己心情愉悅,這是多少錢財和榮譽都買不來的。
03ADVERTISEMENT
在自以為是的領導面前保持沉默,避免被打壓。
不管多大的領導,但凡很在意自己職位的人,都特別在乎別人是否對他保持應有的尊重態度。
所以,見到領導,主動示好,極力抬高領導、貶低自己,以顯示出領導很有水平的做法,才能贏得領導歡心。或者主動當個「邊緣人」,也不會因為言行不當,而讓對方心存芥蒂。
反之,如果總想著給領導提意見,甚至屢屢提及自己的「當年勇」,妄圖讓領導給自己點贊的人,很有可能會招來無情打壓。
《莊子》中講述了一個猴子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一次,吳王渡過長江上了猴山。猴群嚇壞,都躲進了深林中。唯獨一只老猴子沒有逃竄,反倒上竄下跳在樹林間表演它高處的「攀援術」。
吳王似乎被激起了好勝心,就親自搭弓射箭,老猴子一把接住,再射再被接住;吳王大怒,下令手下人齊射箭,結果老猴子抱樹而死。
這個故事的寓意很明顯:老猴子的確技藝高超,卻因為炫耀而招致了殺身之禍。
領導們對這些「老資歷」,多半是一種既依賴又排斥的態度。依賴,是因為要穩住這部分人,讓他們幫助自己再創輝煌;排斥,是因為擔心這部分人仗著資歷老,不聽使喚,還慫恿其他人一起「搗亂」。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