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亂世,涌現了許多英雄豪杰,他們能割據混戰,也能聯合起來討伐董卓,他們的才智和野心吸引了無數的追隨者,但是其中也有比較窩囊的諸侯,好好的一副牌卻打輸了!
劉表:苦心經營幾十載,晚年被蔡氏架空,兒子拱手送荊州!
劉表是漢末重臣,占據荊州,養了三十萬荊州水軍,雖然沒有爭霸天下之志,但也能安保荊州,他就連討伐董卓都沒有去,可見他沒有野心,可就是這樣一個霸主,卻郁郁而死。
蔡夫人和他的弟弟蔡瑁慢慢取得了荊州的管理權,蔡瑁在軍中的威望極高,劉表雖然是荊州之主,但很多荊州將領都聽命于蔡瑁,不管是伏擊孫堅還是抵抗曹操,刺殺劉備,都是蔡瑁指使荊州軍完成的。
袁紹:身背「四世三公」的美名,名將如云,謀臣如雨,卻將大業傾覆!
袁紹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鼎盛的一方勢力,天下九州,一半都是袁紹的地盤,而且他的三個兒子英勇善戰,前途無量。因為四世三公的美名,河北名士都來報效袁紹,兵甲百萬,戰將上千員,沃野千里,糧草足備,就算是熬,也可以把其他諸侯熬垮。誅殺公孫瓚,討伐董卓,英雄事跡數不勝數。
不管袁紹聽從誰的建議,他都能所向披靡,但是袁紹卻誰的建議都聽一半。在官渡,因為小人許攸的背叛,大軍頃刻間傾覆,袁紹全線潰敗,袁紹本能東山再起,但三個兒子竟開始內斗,自相殘殺,這讓袁氏勢力亂為一團,很多名將都紛紛離開了袁氏,袁紹病死,袁紹的三個兒子也下場凄慘,如此輝煌的袁紹,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窩囊。
劉璋:手下出賣自己,自己又引狼入室,祖輩傳下來的益州難以保全!
益州是三國時期面積最大最險峻的一個州,完全可以依靠益州稱霸三國,但劉璋卻沒有這樣的志向,雖是如此,很多益州才俊都忠誠于他,因為在他管理下的益州百姓沒有戰亂之苦,可總有「小人」要賣主求榮,建功立業,張松法正以「尋明主」為理由想賣掉益州。
張魯雖強,但絕對不會顛覆益州政權,可劉璋卻引劉備入川,導致大禍,很多忠臣都因此而死,最后讓劉備奪了權,自己雖然沒有被殺,但這輩子只能做一個受人監控的「廢人」,實在窩囊。
劉虞:漢室宗親,放棄成為漢帝的機會,本能萬人之上,最終卻被公孫瓚斬首!
劉虞是三國時期最正統的漢室宗親,他的未來原本可是無限風光的。劉虞為政寬仁,百姓十分愛戴,有帝王之相,在董卓擁立漢獻帝之后,有人便提出了擁立劉虞的想法,但劉虞推而不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