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將最好的結局反倒是馬革裹尸,因為掌兵權的人很容易被皇帝懷疑。
一旦武將有功高蓋主的嫌疑,解除兵權都算是好的,往往還伴隨著抄家滅門的結局。所以,如何能夠正確處理與皇室之間的關系,對武將來說是最大的考驗。
唐朝時期,挽救安史之亂的大功臣郭子儀,連皇帝自己都說新唐王朝是郭子儀建造的。但就是這位大將軍,75歲高齡還跟皇帝要美人,享盡榮華富貴之后善始善終。
天寶年間,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祿山,假借討伐楊國忠之名,率領軍隊起兵造反,直入長安,而這個時候朝廷眾人還恍然未覺,沉迷享樂。
等到唐玄宗反應過來,再召集將領已經來不及,
郭子儀最早是以武舉人的身份進入朝堂,順利成為一個年輕的軍官,任職期間一直沒能得到重用。當然對一個毫無背景的人來說,他取得的成就已然不凡。
安史之亂剛剛爆發的時候,已經年過半百的郭子儀正在家中守孝,國家岌岌可危的時候他臨危受命,率軍前去征討安祿山。
或許是天生的武將本該屬于戰場,郭子儀展現出非同一般的作戰能力,他在軍中運籌帷幄,將勢如破竹的叛軍打得丟盔棄甲。他一路收復河東等失地,其指揮的嘉山大戰,讓史思明部損兵折將將近五千人,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大獲全勝,因此被封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接著,郭子儀一刻不停地收復長安、洛陽等重要城池,和眾多名臣大將一起平定了安史之亂,挽回了唐王朝的氣運。
唐肅宗和唐代宗兩代帝王親口承認,雖然唐朝是李家的天下,但卻是郭子儀重新打下來的,因此先是封他為代國公,后又加封為汾陽郡王。ADVERTISEMENT
安史之亂結束后,郭子儀也沒能安享晚年,因為前期為了對抗叛軍,邊境防衛被調離,吐蕃趁此機會大肆進犯。郭子儀再次率軍出征,兵力不足的他只能孤身一人前去回紇大營,說服他們共同對抗吐蕃,最終獲得勝利。
外敵都被郭子儀打服了,這時候的他重新回歸朝堂,卻要開啟另一輪的戰斗。
此時皇室衰微,但郭子儀的功勞卻歷歷可數,明眼人都在背后暗嘆,怕是代國公這回命不久矣,一個功高蓋主的帽子就能讓他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而唐代宗論功行賞的時候,直接提出要任命郭子儀為尚書令,這個官職在唐朝有著獨特的內涵。
當年李世民就是憑借自己尚書令的官職,手握兵權,收買人心,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踏上帝王之路。一旦郭子儀接下任命,相當于承認自己有僭越之心,皇帝肯定不能容他。
郭子儀聽到消息之后,趕忙上書,直言拒絕。但是唐代宗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若是不能對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封賞,可能會損害自己的名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