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馮贄所著的《云仙雜記》中,有著這樣的一段記載:史鳳,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意思就是說在宣城有一個名為史鳳的名妓,為了拒絕部分客人,便在門口擺上一道羹湯,名為「閉門羹」,客人們見此羹湯,便可知道史鳳拒絕接客,這個典故就是「閉門羹」的出處。
一般來說,藝妓是否接客,是不受她自己掌控的,而是由老鴇說了算,為何史鳳能夠掌控自己是否接客?
而她又是如何想出使用羹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羹湯又為何能夠代表拒絕之意?這背后的答案就說來話長了。
在唐朝的宣城,有一位名為史鳳的藝伎成了「社會頂流」,ADVERTISEMENT
得益于史鳳的走紅,老鴇的生意也異常火爆,賺了個盆滿缽滿,但此時的史鳳,卻被這突如其來的流量壓垮了身體。
由于慕名前來的客人實在太多,史鳳只得從白天演藝到夜晚,一天幾乎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盡管她也向老鴇訴苦,但是老鴇為了錢,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
最重要的是,因為名聲太過響亮,以至于前來的客人參差不齊,什麼人都有,其中雖然不乏文人雅士之流的翩翩公子,但也少不了一些地痞流氓,甚至是無賴惡霸。
這樣一來,史鳳不僅要耗費精力專心演藝,還要兼顧自己不受客人的侵擾,日子久了讓她身心俱疲,便想著改變一下。
她向老鴇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夠只接待優雅之士,這樣既可以確保她自身的安全,也可以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營業環境。
但還是那句話,老鴇掉進了錢眼里,沒等史鳳說完便打斷了她,她只得悻悻而歸,直到數天后幾名地痞無賴因為遲遲無法見到史鳳而大鬧一場,才使得老鴇不得不采納了史鳳的建議。
如此一來,史鳳終于能夠安心演藝,但是那些被拒絕的客人和一些公子哥,因為無緣相見而心生嫉恨,開始四處傳播謠言。
面對種種流言蜚語,雖然史鳳很想澄清,但是身微言輕,沒有幾個人會相信她的一面之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史鳳想出了一個妙計,不僅化解了矛盾,還為后世留下了一個成語。
史鳳想出的這個辦法,便是針對那些被拒絕的客人們,為他們提供一碗羹湯,這背后的意思是:我雖然無法接待你,但是也給你一碗羹湯,也算沒有空手而歸。
此后,凡是被史鳳拒絕接待的客人,都會在門前看到一碗羹湯,起初他們還不知這是何意,時間久了也就得知了其中的用意,雖然還是被拒絕,但是這與之前的拒絕并不相同。
首先,被拒絕的人之所以會散播謠言,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遭到了歧視,從而心生嫉恨,可現在不同了,盡管還是拒絕,但起碼會提供一碗羹湯,不會讓客人掃興而歸,得到一些尊重。
如此一來,大部分人就會轉而認同被拒絕是自己的問題,從而減少了謠言的產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