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泰山只有六位皇帝封禪?最后一位拉低了標準,后人恥與其為伍


泰山作為華夏五岳之首,有著極其厚重的人文意義。它在中華文化里占據著無可代替的地位,古代先后有六位皇帝在此封禪。

歷史上首次封禪,是秦始皇在一統華夏后,于東巡途中舉行。最后一次封神發生在距今一千年前的宋朝時期,主人公是宗真宗趙恒,此后再也沒有任何皇帝進行過封禪。

封禪的終止,「頭功」當屬宋真宗,因為他打破了流傳千年的規矩,進而使得后世的皇帝恥與他為伍,封禪就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ADVERTISEMENT

泰山封禪來源已久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進行封禪的帝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泰山刻石,記錄秦國的豐功偉績,同時廣召天下儒生,商議封禪的細節和禮儀。

由于眾多的儒生始終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秦始皇只得自行制定了一套封禪的禮制:修理山路、立石頌德,從南面登山北面下山。

但封禪泰山,并沒有讓秦朝綿延百年,二世而亡的秦朝,也成為歷史的遺憾之一。

一百年后,漢武帝劉徹在此舉行了封禪典禮,建造九尺之高的封壇,再將玉碟埋藏于其中,此后漢武帝曾五次來此進行封禪。

ADVERTISEMENT

漢武帝之后,封禪的便是漢光武帝劉秀,史載劉秀命三千余人在登封台上砌壘磚石,而后劉秀戒齋七日,再舉行祭天儀式,最后登上山頂更衣舉行封禮。

隨后的兩次封禪都發生在唐朝,分別是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關于這兩次封禪,史料記載的較為詳細。

唐高宗的封禪典禮較為特殊,因為根據記載,在隨行的隊伍中,除了皇帝和王公大臣外,還有諸多來自外國的使節,譬如波斯、天竺、新羅、倭國等等,這次封禪可以稱得上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往下滑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