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劉邦一樣都是草根出身,所以許多開國將領也都出身于最底層。屠狗的樊噲、放牛的徐達,誰能想到兩人會逐漸成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猛將?
而在朱元璋的「草根部隊中」,有一人名氣不如各個開國功勛,但能力毫不遜色。
他甚至讓朱棣都大為敬佩,一連嫁了兩個女兒去他家中,他就是雄鎮涼州、大破北元的西寧侯宋晟。
元末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起義層出不窮。在紅巾軍拉開反元序幕的第二年,宋朝開帶著兩個兒子宋國興、宋晟加入了起義大軍。追隨起義軍經過一年的磨練,父子三人遇到了日后的明主朱元璋。
根據《明史》記載,經歷多次戰事之后,父子三人的軍功水漲船高,全部當上了元帥(起義軍元帥含金量并不高)。
然而在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打集慶(南京)的過程中,宋國興戰死沙場,宋晟承襲了兄長的職位,繼續隨軍征戰。
公元1358年,宋晟又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在開國功勛鄧愈手下聽令。在這一時期,宋晟猶如一塊海綿,瘋狂地吸收鄧愈的軍事思想和指揮能力。
等到宿敵張士誠滅亡后,朱元璋正式登基稱帝,戰事趨于平穩,宋晟也從風險彌漫的戰場調到山西大同任職。
在任職期間,宋晟把從鄧愈身上學來的東西運用的淋漓盡致,不怒自威、不嚴而肅。
然而宋晟終歸是年輕人,父兄又給國家做過許多貢獻,故而隨著官職不斷上升,驕傲也逐漸占據了內心,居然公然包下豪華巨船,在回京述職的途中招搖不已。
眾所周知,朱元璋一輩子最恨貪腐,宋晟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大明的臉上抹黑,是對百姓的失信。憤怒的朱元璋將其貶職到了涼州,讓他重新回到了軍隊中去。
此時的元朝雖然覆滅,但逃跑的蒙古貴族們在草原上建立起了北元政權。涼州剛好與草原接壤,是大明和北元必爭之地。在這片土地上,明軍損失過6個指揮使,可謂局勢險惡。ADVERTISEMENT
來到涼州后,宋晟久久不能平息——眼前的百姓因為戰火窮苦不堪,部隊屢屢戰斗,疲憊不已,士氣低迷,軍民上下宛如行尸走肉。
不知是浪子回頭,還是想起從軍前的苦難生活,宋晟幡然醒悟,一手抓軍事,一手抓民政。仿佛三國時期善于用兵屯田的鄧艾,率領部隊修水利、墾荒田,百姓為之一振,紛紛加入其中。
短短幾年時間,涼州從一片戰火紛飛的貧瘠之地,轉眼糧食收獲頗豐。
眾所周知,蒙古作為游牧文明,本身就不具備農耕的能力,更不用說織布等其他生產方式,甚至由于地理原因,缺少食鹽等生活必需品,涼州軍民豐收的喜悅被北元看在眼里,他們十分眼紅,并決定掠奪。
按照北元的作戰特點,往往與守軍廝殺一番后,掠奪各種資源揮師北上,仗著蒙古馬的耐性,足以擺脫追兵,絕不打持久戰。
被譽為「北元右臂」的把都刺赤率領了兩萬精銳起兵南下,足以掠奪涼州大量資源。得知消息的宋晟眉頭緊蹙,按照守備軍的力量,根本無法正面對抗,只能眼睜睜看著北元起兵掠奪一番后瀟灑離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