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在經過一系列的爭戰后,終于成功地走出了巴蜀,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奠定了他後來統一天下的堅實基礎。而將時鐘撥快到公元220-280年的三國時期,著名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卻在出川北伐中花了整整7年時間,最終卻未能實現其北伐中原的偉大目標,使人不禁要問,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歷史總是復雜多變,背后的原因同樣錯綜復雜。一般常見的解釋多是環境變化、物資短缺、軍力對比懸殊等。但除此之外,存在一個不為人所熟知的「冷門原因」,那就是信息掌握和情報系統的差異。
劉邦之所以能夠迅速出川,與他掌握的準確信息及其利用信息的能力有著莫大的關聯。二十四史中載,劉邦在項羽圍攻己臣張良的時候得到了四川人亡命匪武進通知,說曹中國有破綻,可乘虛而入。劉邦順勢率兵出川,迅速向鞏固薄弱的曹中國發起了進攻,并最終一舉成功,迅速穩固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劉邦出川迅速的背后,是其對信息精準掌握和運用的結果。
而諸葛亮雖然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但在信息掌握和情報收集方面卻顯得頗為不足。相對于劉邦時期,三國時的政權更加注重情報工作,尤其是曹魏政權。司馬懿對情報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其在權力斗爭中使用情報的手段,使得魏國對蜀國的情報監控達到了極為嚴密的程度。諸葛亮雖然有遠見,但在他的七次北伐過程中,往往因為情報不足而導致計劃泄露,戰略布局被對手洞悉,失去了先機。
而且,諸葛亮在管理國家和統籌全局方面的責任重大,使得他在情報工作上難以精力兼顧。相比之下,劉邦時期雖同樣面臨著各種難題,但他的核心對手項羽對情報工作的重視遠不如司馬懿,而他個人則能巧妙利用信息,一如他對韓信等一流謀士的利用,使得他能夠抓住戰機,迅速出擊。
諸葛亮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雖然不斷嘗試北伐,卻始終未能象劉邦那樣取得突破性的成功。諸葛亮深知情報的重要性,他在臨終前,還特意囑托姜維要重視奇謀和密謀,這些都凸顯了他在晚年對情報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綜上所述,劉邦和諸葛亮在軍事行動效率上的巨大差異,除了時代背景、物資供應、兵力對比等常規因素之外,內情報工作的差異性,尤其是對于信息的掌控和利用能力的差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冷門原因」。歷史的長河流淌,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壯麗的篇章,更有深刻的啟迪:在各個時代,「信息即權力」這一定律始終不變,誰能更好地掌握和利用信息,誰就更有可能勝出。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