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的開國功臣中,陳平應該是最為特殊的一個,說他特殊,是因為他不像張良那般急流勇退,也不像蕭何一樣自污名節,陳平卻恰恰相反,他將趨炎附勢發揮到了極致。
起初,陳平在魏王麾下,後來轉投項羽,再後來歸順了劉邦,輔助劉邦建立了漢朝,而在劉邦死后,朝政大權皆被呂雉所掌握,陳平又投向呂后,等到呂雉一去世,他立刻將自己與呂氏劃清界限。
隨后陳平與周勃等人共同迎立代王劉恒為帝,并被任命為宰相,真正做到了「認權不認人」,相比之下呂布的「三姓家奴」都顯得小兒科了一些。
陳平一生經歷了戰國、秦朝與漢朝三個時代,數次易主最終仍得以善終。歷史上鮮有與之相似之人,一般而言像這樣的「墻頭草」,即使是大有作用但也很快會被拋棄,為何陳平能夠得以善終,而且留名后世?
陳平入仕是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后,當時兩人起義后,尊魏國寧陵君為魏王共同反秦,陳平聞訊后便加入了魏王陣營,然而起義很快被鎮壓,陳平也被迫另投他主,這是他的第一次易主。
之后陳平成為了項羽的麾下,并擔任謀士,期間幫助項羽攻破了秦國,因此被授予了爵位,項羽對陳平很是器重,多次對其委以重任。比如鴻門宴劉邦離去后,項羽就派他去追劉邦,然而并未成功,如果真的追回了,那歷史可能真的就改寫了。
雖然陳平在項羽麾下頗受重用,然而項羽此人有勇無謀,多次在和劉邦的作戰敗下陣來,特別是在劉邦攻取殷地之后,項羽一氣之下,意欲將以陳平為首的負責平定殷地的將士悉數斬殺,為了保命,陳平趁著夜色不辭而別。
離開項羽之后,自然就是陳平的第二次易主,這次他遇到的是劉邦。雖然劉邦此人的歷史評價也有一些負面詞匯,但是相比于項羽還是要好一些,重要的是陳平在劉邦這里得到了尊重,所以說劉邦是陳平的明君毫不為過。
史料記載,陳平是在魏無知的引薦下見到劉邦的,面對這樣一位兩度易主之人,劉邦自然也不會輕易相信,便問出了一個靈魂拷問:你先仕魏王后佐項羽,今又來投我,何以讓我信你?
陳平的回答也堪稱教科書級的標準答案:我之所以兩次易主,是因為他們不懂用人,但您不一樣,我久聞漢王善于用人,因此前來投奔,同一樣東西在不同人的手里,可以發揮出完全不同的作用啊。
短短三言兩語,讓劉邦放下了對陳平的戒律之心,隨后將其任命為負責監管將士的護軍中尉一職,此后陳平便在劉漢集團安身立業,輔助劉邦建立漢朝,自身也成功上位集團董事。
劉邦擔任大漢集團董事長沒幾年便去世了,太子劉盈成功繼位,然而朝政大權皆被呂雉所把持,劉盈更像是一個傀儡而已。
呂后掌權后,想要給呂家人封侯賜爵,但是劉邦在生前立下過「非劉姓不封王和非戰功不封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