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歷史上那些傳奇的英雄,他們的一生是否真的如史書所記載的那樣順風順水?背后是否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苦難和掙扎?
白起就是其中一個典型。這位秦國名將一生戎馬,卻也經歷了奇특的身世變遷。他的傳奇經歷值得我們深入探究,以完整地評價一個人的一生。
一、出生名門卻飽受歧視
白起,一個在楚國備受歧視,後來在秦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軍。他為秦國效力一生,卻在最后被秦昭王背叛,賜死。這是一段史詩般的傳奇故事。
白起生在一個顯赫的家族,他的父親白公勝是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的兒子,也就是說,白起是楚平王的孫子。然而,他并沒有因為這層關系獲得尊重,反而在楚國備受歧視。
白公勝發動政變推翻了楚平王,自己稱王。但他統治無方,導致民怨沸騰。白公勝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他既沒有當好一個臣子的政治覺悟,也沒有當好一個皇帝的才干。
一個人要麼忠于自己的君主,要麼就有超越時代的雄才大略,才能成為出色的帝王。白公勝兩者皆無,他既叛變了自己原本的君主,又沒有能力治理國家,因此注定是失敗的。
在爭權奪利的斗爭中,白公勝獲得了短暫的成功,但很快就在各方壓力下政權崩潰。作為當權者,他必須面對來自各階層的質疑與批評,可惜白公勝沒有開明進取的胸襟。他不能與民眾和諧共處,反而用殺戮來解決異議。
這就如同東漢時期的王莽一樣,權力得到后反而不知怎麼用,竟然愚蠢地以殺戮來鎮壓不滿。王莽的暴政導致民變頻發,最終自己也在起義軍的刀下喪命。白公勝與王莽有相似的遭遇,都是起初奪權成功,但很快就在各方壓力下自取滅亡。
最終,白公勝在壓力下自盡死去。于是,白起作為白公勝的兒子,成了眾矢之的。整個白氏家族在楚國人人喊打,白起的生活非常艱難。
作為失敗者的兒子,白起不僅失去了原本的榮華富貴,還被當成眼中釘。整個白氏家族都背上了罵名,遭受侮辱與歧視。
這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會有多大影響呢?白起從小就見證了權力的無常與失敗的悲哀,也許這成為他後來在秦國拼命立功的動力之一。
明智的白起決定離開楚國,來到秦國避難。起初,白起在秦國也沒有受到重用。一個沒有背景的寄人,要想在異鄉立足并不容易。白起來到秦國后,生活也許并不如意。但他沒有氣餒,而是靜心養精蓄銳,等待機會的到來。
二、在秦國立足,步步高升
直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作為左庶長領軍攻打韓國新城,一戰成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