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是中國文學史、哲學史、思想史上最為璀璨的時期之一。在這期間,誕生了孔子、孟子、荀子、莊子等一批偉大的思想家,同時也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思想流派。
今天,很多人在閱讀他們著作的時候,都會覺得其中的觀點晦澀難懂,覺得他們是遙不可及的大人物,但其實在幾千年前,他們和我們一樣是普通人。
就像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莊子,曾經就用假死來試探過他的妻子對他的真心。
想必不少人都很熟悉,高中課本上有一篇名叫《逍遙游》的文章。整篇文章想象力豐富,引人入勝,用鯤鵬、學鳩等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無己、無功、無名的道理。
公元前369年,莊子出生在宋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對于他的青少年時期,史書上幾乎沒有記載。后世只知道他曾在宋國當過漆園吏,干得還挺盡心,被當地的老百姓認為是地方官員的楷模。
後來,楚威王想將莊子聘為丞相,但是莊子斷然拒絕了。畢竟官場上爾虞我詐,還不如自由自由來得舒服。莊子果斷辭去了漆園吏一職,開始了周游列國,他的思想也由此一點點從萌芽走向成熟。
一天,莊子與好朋友惠施在濠水岸上邊走邊聊天。莊子看見水中的魚游得非常歡快,于是就對一旁的惠施說:「你看這些魚多快樂。」惠施一聽,大聲地嘲笑莊子:「你又不是這條魚,怎麼說這條魚游得很快樂呢?」
莊子聽到了惠施的反駁,馬上就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施與莊子這段爭論也就是後來十分有名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除了與朋友一起游玩,莊子還很喜歡自己一個人去觀察別人的生活狀態,所以他的思想里除了有自由,還有平等的觀念和辯證思維。ADVERTISEMENT
這一天,莊子像往常一樣到處游玩,觀察人間疾苦。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他走到了一處墳地,就看見一座新墳前跪著一名容貌姣好的婦人。
莊子走近看了看,發現這座新墳里埋葬的是這名婦女的丈夫,莊子正感慨世事無常,這女子年紀輕輕就守寡。
隨后這名婦女竟擦了擦眼淚,拿起一把蒲扇對著墳頭扇起了風來。
莊子很好奇,這個地方怎麼會有這樣的風俗,竟用扇子給墳頭扇風?于是,莊子向前詢問寡婦,問她為什麼要給自己丈夫的新墳扇風。
莊子本以為能聽到什麼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沒想到那名婦人的話直接讓他吃了一驚。
婦人停下了搖動蒲扇的手告訴莊子,他的丈夫在臨死前留有遺言,只要他墳頭干了婦人就可以另嫁他人不必再為他守寡。
墳頭都是用泥土堆成的,泥土會日復一日吸收早上和傍晚的水汽,怎麼會干呢?但是婦人不知道他的丈夫留下的遺言正是想讓她后半輩子不再另嫁他人,這才想出了用蒲扇將墳頭上的水扇干的主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